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打了媒体圈的老专家一记耳光

2017-04-13 媒体上校 传媒圈

文丨媒体上校   来源丨传媒头条(ID:cmtt6636)


这是一个专家横生的年代,在每一个面临危机的行业里,他们总会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仿佛他们的几句建议就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命运。当然,在媒体圈里这些老专家们也不在少数。  


当传统电视媒体遭遇发展危机时,他们纷纷跳出来给各级媒体做培训:媒体融合是标准口号,受众细分是常规套路,精准定制更是老生常谈,迎合用户更是不二法门,不过这些老专家们的理论管用吗?最近湖南卫视的《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似乎打了老专家们的一个耳光。


一、好剧不问受众,《人民的名义》全方位火爆


如果以老专家的眼光来看,《人民的名义》算不上是一个老少通吃的节目,至少从反映的内容来看,这部电视剧应该是中老年男人的最爱才对。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部剧自开播开始,迅速走红,不仅捕获了中老年人的心,连年轻人也被迅速吸粉。感觉不看个《人民的名义》,出去连基本应酬的话题都成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热播剧电视台收视率平平网上点播率居高不下不同的是,《人民的名义》在电视台和网站都保持着傲人的成绩。


在湖南卫视平台上,该剧周日(4月9日)收视率已经破3,而在网站的点播总量一周多时间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不仅如此,《人民的名义》在网上的话题热度也是高居不下,党媒党刊更是对《人民的名义》赞赏不已,该剧从民间到政府、从电视到网络、从青年到老年获得了全方位的成功,完全突破了老专家们所谓细分受众的限制。



二、购剧考验眼光和勇气,平台定位是扯淡


平台定位也是老专家们热衷的一个话题,老专家们总是爱以非此即彼的方式来界定各个电视台的风格。


所谓湖南台定位年轻、江苏台定为情感、浙江台定位综艺之类的言论时常见诸评论。但实际上这种平台定位,很多时候都是老专家们的自娱自乐,人家平台本身可没有这样作茧自缚的想法。


如果从所谓的平台定位的来看,湖南卫视是不可能选择《人民的名义》的,因为这样严肃的正剧和老专家们口中主打青春牌的湖南卫视定位是不符。湖南台这次与老专家们背道而驰,却赢来了不一样的精彩。


而在此次购剧经过,再次体现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广电湘军本色。据悉,在该剧拍摄过程中有四五家电视台都去剧组探过班,不过题材的敏感性让他们望而却步,只有湖南卫视反应最快,甚至连台长吕焕斌也亲自过问,最终销售合同在2016年5月签订,而此时电视剧还未杀青。


湖南台在购剧中的眼光和勇气,最终让他们成功地收获了年度现象级的电视剧。(当然关于湖南台的青春路线也是扯淡,人家也播放了很多正剧, 《大明王朝》《四十九日祭》等都在湖南卫视播出过,这是大家选择性地遗忘罢了。)


 

三、鲜肉流量代价高,老戏骨撑起优质剧半边天


鲜肉流量似乎也是当下电视剧创作圈的共识,热门IP+小鲜肉成为收视或点击率的最佳保障。一些老专家也在鼓吹得90后者得天下,宣扬电视剧要考虑年轻受众。


当然,老专家们的话不无道理,但是鲜肉流量背后的代价不菲。小鲜肉们的天价费用早在去年就掀起了一股争议,每一个鲜肉剧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演出费用堆积出来的。


反观《人民的名义》张丰毅、陆毅、吴刚、张凯丽等四十多位资深演员,总共花费片酬只有4800万元,完全不抵一个小鲜肉的片酬高。但是代价不菲的小鲜肉们的表演常遭人诟病,然而这些老戏骨们的精彩表演,却撑起了一部优质剧的半边天。


《人民的名义》中老戏骨们用自己稳扎稳打的演技告诉老专家们,不是小鲜肉照样可以带来流量,真正的流量是靠优质的内容赢取,而非粉丝的狂热追捧或是观众调侃性审丑式获得。当然李路导演也公开声明不要把将《人民的名义》和IP小鲜肉对立起来,称“小鲜肉有小鲜肉的市场”要大家理智看待,“各做各的,人有有人家的商业市场。”


确实如此,或许是拜老专家们的福,市场对小鲜肉特别认可,这不眼下有的小鲜肉演出费报价已经悄无声息地涨到两亿了。《人民的名义》小官巨贪的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处心积虑受贿的钞票墙也就不过如此。


 

四、迎合受众还是引领风向?


近几年来,在新媒体的挤压之下传统媒体活的有些憋屈。作为曾经引领社会热点话题的传统媒体,现在也不得不亦步亦趋跟着社交媒体引发的舆论热点跑。一些老专家们也跟风而起纷纷建言要迎合受众,打造受众喜欢的节目。当然电视剧市场也是如此。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显然是不符合老专家们迎合受众的规矩的。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很有可能会收视扑街,远不如循规蹈矩跟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类的玄幻剧后面走安全。


但是如果一个媒体如果一直跟风的话,永远只能是个尾随者,终有一天会在随波逐流中淹死自己。只有凭借勇气魄力和能力引领时代风气,才能成为经典的传说。毫无疑问《人民的名义》做到了,湖南卫视也做到了。


可以预料到的,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火爆,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反腐剧蜂拥而至,但是再想达到如今的热议程度已无可能,这就是引领风向和迎合受众的区别。 


 

五、正剧是未来电视剧方向?不,接地气的才是!


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笔者相信一定会有老专家跳出来说严肃正剧代表着未来国内电视剧市场的新方向。


但是笔者觉得这并不一定准确,因为我们从来不缺乏有深度有品质的正剧,但是鲜有正剧能够获得和《人民的名义》一样的话题度。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正剧缺乏能够唤起此时此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共鸣。说的通俗点,就是不够接地气。


《人民的名义》在一个宏大的国家层面的反腐叙事主题中,插入了细微的符合每一个观众生活经验的生动细节,缝合了国家层面的反腐与个体层面的腐败感悟的裂痕。


通过诸如“小皮球”在学校里为踢足球要向队长行贿,地方银行贷款要按照规矩返点,以及纷繁复杂的同学、父子、师生、联姻产生的官场群像刻画,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预期和生活经验的再确认。从而获得了一种无比接近现实的观看快感,这是目前国内正剧所缺乏的东西。


我们的严肃正剧与当下生活离的太远,要么在时代上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要么在题材上与现实生活相距太远。在一个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社会中,无法与观众个体经验重合或是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电视剧,是无法成为为现象级的作品。


 

六、艺术与现实相互辉映,荧屏内外如何反腐


当反腐剧在电视台如火如荼地热播时,荧屏外的反腐也同样精彩。


4月9日,因涉嫌严重违纪,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的项俊波被调查。同时被调查的还有作家、编剧纯钢。1986年,他曾创作过反映审计工作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这个曾以“人民的名义”反腐的项俊波最终将被“人民的名义”征讨,艺术与现实在此刻交相辉映。


当然广电系的购剧腐败本身也不容小觑,远的有安徽广电张苏洲赵红梅购剧腐败,近的有江苏广电的购剧腐败被披露,电视剧交易市场从来不是块净地。饶有趣味的是,《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本是江苏广电出身,电视剧拍摄主场地在江苏,江苏卫视也曾去现场探班,但是近水楼台并未先得月,不知是否与担心题材的指涉性有关。


而安徽广电局也在近日针对电视剧购销中的漏洞和潜规则出手,出台《安徽省电视剧购销工作指导意见》号称要建立三道防火墙,从制度建设层面彻底拦截电视剧购销腐败,或许也和电视剧的火爆脱不了关系。不管怎么说,一部电视剧能够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也算是电视圈值得记载的事情了。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电视媒体,能够突破老专家们的条条框框,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中,推出把握时代脉搏的作品。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传媒圈推荐参考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圈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